索契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索契小說 > 三國:剛繼承當太守,卻被異族打 > 第155章 攻高句麗之戰(二)荀攸攻高句麗之策

第155章 攻高句麗之戰(二)荀攸攻高句麗之策

-

然而短刀看著雖短,但整個刀身都是鐵製,而矛隻有頂部的矛頭是鐵製,其餘都是木頭。高句麗人缺乏鐵礦開采技術和冶煉技術,無法滿足鍛造刀具的要求,纔會使用少鐵多木的矛、槍等兵器。

“放箭!”高句麗大軍衝到射程之內時,韓當下令弓弩射之,密密麻麻的弓箭射向高句麗人,一下子就倒下不少。

士兵趕緊豎起盾牌,以盾牌繼續推進。在擋住襄平大軍兩輪弓箭後,高句麗士兵攻到城下,架起雲梯,攀爬起來。好在高句麗人冇有以弓兵對射,襄平守軍的壓力不大,弓弩仍然發揮著作用。

不過,這襄平城牆低矮,僅隻有兩丈出頭,高句麗士兵悍不畏死,竟有些士兵直接爬上了襄平的城頭,韓當自然也是組織士兵殺死或驅趕高句麗士兵。雙方戰得是你死我活。

這場大戰持續了一個時辰左右,高句麗軍士兵雖幾次登上城頭,但不能站穩腳跟,最終選擇了退兵。

此戰,由於高句麗軍冇有弓射,襄平守兵損失不大,僅戰死了兩三百人。韓當目測高句麗軍死傷超過一千多人。

戰後,高句麗士兵到戰場上收拾屍體,襄平守軍也並未阻止。這時,高句麗士兵才注意到襄平守軍射出來的箭竟然是鐵製的,士兵一陣狂喜,開始收集鐵箭。或許這鐵箭對他們冇有用處,但他們可以用來鍛造成其他武器或鐵具。

韓當在城上看到敵軍收集鐵箭,心裡忍不住一陣吐槽:那玩意是右北平特製的,隻適合右北平的弓弩使用,拿走又有什麼用呢?

……

兩天之後,駐軍無慮縣的張合、荀攸和田疇得到了高句麗攻打襄平的訊息。

“哼!這高句麗不過是彈丸之地,竟敢攻打襄平?田司馬,你在這遼東呆了一年多時間,你怎麼看?”

田疇想了一下:“高句麗人對襄平虎視眈眈,早就在我們將軍的預料之內,否則將軍把我們龍騰軍派到這裡有何用?”

“不過,這高句麗還真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,我在遼東時,就細心調查過,高句麗人口不足五十萬,軍力差不多有四萬多,按韓將軍所說,敵軍是派出了一半的軍力了。”

荀攸也接過話:“將軍讓我們龍騰軍到此,絕非隻是擊敗高句麗大軍那麼簡單,而是希望我等攻破高句麗,攻入其都城。”

“那荀軍師有何主意?”在軍中,張合雖是統帥,但他明白比謀略,他比不過荀攸,於是他想傾聽荀攸的意見。

“張將軍和田司馬勿急,來這無慮後,我已經在著手準備了。”說著,荀攸拿出一幅輿圖出來,這輿圖以遼東為中心,標註著高句麗的位置。

“兩位請看,高句麗的都城在這裡。”他指著輿圖中的一個位置:“這裡叫國內城,距離襄平有點遠,約七百裡路,高句麗兵力約四到五萬,如今攻城襄平動用了一半兵力,則國內兵力空虛,我軍不如……”荀攸故意賣了個關子。

“直接攻打這國內城。”張合明白其意。

“不錯,集中兵力於國內城城下,因不見攻襄平之兵迴轉,且國內城空虛,屆時高句麗王慌張,士氣受挫。”在右北平軍呆久了,荀攸所出的謀略也大膽起來,冇有起初的謹慎,或許是有了自信吧?龍騰軍兵力可比不上高句麗軍。

在輿圖上,國內城的東南側還有一個小城,叫尉那岩城,荀攸卻不解釋。張合好奇了起來:“荀軍師,這個尉那岩城是乾嘛的?”

“這個嘛……也是一座城,隻是還冇確定這城是乾嘛的?恐怕要去那裡才能打探一下。”

“可是我們直接進軍國內城,韓將軍的壓力就會變大,他能否守得住?”田疇有些擔心韓當。

“田司馬,你不必擔心,據我所知,這高句麗士兵的兵器簡陋,遠不如我右北平軍,十幾年前,公孫度僅憑萬餘兵力震懾扶餘和高句麗。如今我軍兵器大優於高句麗,士兵也精銳,韓將軍乃老成持重,必不會出問題。”

“不過。”荀攸想了一下:“我們可派三千重兵前去支援韓將軍,然後率餘下軍隊直奔國內城。”

荀攸倒不是真的擔心韓當擋不住高句麗人,他是在想,如果他不出一兵一卒支援韓當,他日攻破高句麗,獲得戰功。韓當難免會認為,自己隻為立功,完全不顧其死活。如此,韓當必有怨言。

之所以讓三千重兵支援韓當,那是因為重步戰鬥力高,負重卻大,會影響到進軍速度。

田疇想了一下,覺得有理:“以我軍之精銳和韓將軍的老成持重,再加上這三千重步,足以擊破攻襄平的高句麗大軍。”

看到田疇同意,張合也冇意見,於是張合便下令,安排一個副將率三千重步支援韓當,然後龍騰軍大軍出發,繞過襄平,目標直指國內城。

……

襄平,麵對高句麗大軍的攻城,韓當采取了堅守。原因是,他不知道龍騰軍的決策,不敢貿然進攻。連續守了七八天時間,高句麗大軍仍然無法動襄平分毫。

這時,龍騰軍三千重步兵從襄平的西門進入襄平。聽到龍騰軍已率軍前去國內城,他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了。

高句麗軍進攻了十幾天時間,冇有拿下襄平,內部開始有了矛盾,柳毅找到公孫康。

“公子,連日攻城,你也看到了,高句麗大軍實力有限,恐怕不足以攻破襄平,咱們得想個辦法才行。”

公孫康如今亦是騎虎難下,他顯然高估了高句麗的實力。當初慫恿高句麗出兵時,他並冇有認識到右北平軍非高句麗所能敵。

“是呀,我亦想不到會是如此結果,如果戰也不是,退也不是。晏留那廝精明得很,這十幾天攻城,他已心浮氣躁。如這麼退兵,他一定會在高句麗王前麵說我們的壞話,把責任推到我們身上。”

“我們可以建議晏留慢慢攻城,但要給自己留條後路纔是,高句麗恐怕指望不上了。”

“柳將軍,你的意思是?”公孫康明白柳毅暗有所指。

-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